凤凰山下,华光璀璨的达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已经试运行近一周,楼前广阔的康养广场上散步的病人享受着整洁又开阔的医疗环境。“万事开头难,为了把这片泥泞荒地变为整洁的广场,我们‘以钢克柔’的斗争终于成功了!”望着灯火通明的导诊大厅,中交一航局达州医院项目技术工程师徐兴超感叹道。
医院康养设施地下为停车位和商业配套,顶部为平坦的医疗广场,最开始的桩基施工,这片泥泞土地就给了项目团队一个下马威。“回填土层及杂填土土层塌孔严重,地下水太过丰富,桩孔内部水流喷射一般汇入,没办法成桩。”望着分析报告,徐兴超连连摇头。传统的灌注桩施工,旋挖钻出的泥浆会自然的在钻头周围形成“防护罩”来防止陷落,然而遇上地下本就松软的粘土层,再加上异常丰富的地下水,本是支撑的泥土直接变成了“碍事”的泥浆,施工进度被这道难题“卡了脖子”。
垂头丧气地走回办公室,徐兴超明白,目前的施工方法急需创新。“这些松软的粘土层,是想给咱们来个‘以柔克刚’吗?”一遍遍翻看着相关的施工资料,徐兴超大脑飞速运转,“以柔克刚?那我们就从一般思路跳出来,来个更‘钢’的,在这片泥地里进行桩基施工,就彷佛在海上建造一平米左右的‘小岛’,海上施工的钢护筒围堰成岛,我们就可以借鉴!”想到这里,他飞快地跑到会议室说出想法,“对,我们大家可以结合项目实际,借鉴钢护筒施工经验!”随着徐兴超的展开解释,的眼前也逐渐一亮。
有了初步方向,技术小组便快速行动起来。随着现场测量,钢护筒的直径和厚度首先被确定下来,新的实施工程的方案是先打一个比桩“胖一圈”的钢护筒,然后在钢护筒里进行钻孔施工,随后再放入钢筋笼再进行浇注,一根灌注桩就完美成型了。“简单的小改进却有大效果,这样坚硬的钢筒形成的桩护壁能够说是‘坚如磐石’,拔出的钢护筒还能进行反复利用,更是最大限度节约了实施工程的成本。”徐兴超说道。
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,钢护筒施工刚进行了几次,技术小组很快发现,因为桩太长,起重机的振锤吨数不断的提高,几次桩基施工后,起重机便陷在软泥里“动弹不得”了。望着现场一片狼藉,大家试图“救援”出被困的起重机。这时,一旁同样焦急的安全员武佳宇提醒到:“耕种时很多拖拉机都是履带式的,能很轻松的越过沼泽地,我们大家可以换成履带式的起重机。”独特的灵光一现,又为施工提供了新思路。
很快,吸取了前一次的教训,崭新的起重机轰隆隆作响着进场了,厚重的履带缓缓向前推进,每一米都扎实稳重。为了确认和保证万无一失,徐兴超还还运来了整体的结构施工的砖渣,专门为这台“大家伙”铺设了一条小路,减轻设备对脆弱烂泥地面的压强。果然,一根根桩稳稳地打完,并都顺利将钢护筒拔出,一套桩机快速施工流程终于改进成型了。
现场的172根桩施工完成,望着排列整齐的一根根桩头,徐兴超和像是检阅完训练的士兵一样对视一笑:“看来施工还是要有发散思维啊,有时候以‘钢’克柔,也能处理问题!”